无棣产盐区降雨量超过200毫米 原盐生产喜获丰收

发布时间:2006/7/17 8:56:33    |     文章来源:     |     阅读次数:

摘自《山东新闻网》

今年以来,无棣产盐区降雨量超过了200毫米,远远多于去年同期。在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情况下,全县盐业却传来捷报:今年上半年,原盐产量已突破1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0多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无棣原盐生产能在这样条件下夺取丰收,得益于全县科学整合盐业资源,实施“大盐业”开发战略。全县盐业实现了由过去靠天出盐到今天靠科技产盐、由过去的季节性产盐到现在的全年产盐的根本性转变。

盐业资源整合以来,县委、县政府实行的“高增高奖”政策使盐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到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6亿多元,塑苫面积由开发前的不足3万公亩发展到12.3万公亩,比全县原有塑苫面积的总和增长了3倍还多。埕口盐化集团改制后,到目前已完成投入1.18亿元,接近建场47年来投入总和的2倍。正海公司、丰源盐化公司投入分别达到了7100万元和1亿元。同时,各盐业企业进一步加大了科技兴盐的力度,调整了现有制卤区结构,进行了塑苫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结晶区、制卤区进行了防雨防渗改造,抗灾能力大大增强。车网城盐场塑苫率达到了100%,原盐公亩单产近0.8吨,公亩单产创无棣盐业生产新高;永利公司塑苫率也达到了80%以上。2005年,在雨水比较多的情况下,全县原盐产量仍有了大幅度提高,达到160万吨,比2004年的78万吨翻了一番还多,增加财政收入2000多万元。

为进一步振兴盐业经济,县委、县政府提出到2007年全县原盐设计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溴素产量达到1.5万吨、盐化工产品总量达到150万吨的奋斗目标。届时,盐业企业将实现总产值24亿元、利税5.7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12倍和8倍,盐业及盐化工业将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骨干产业。盐业资源整合以来,先后有20余家企业、客商来无棣就盐业开发进行实地考察、洽谈,目前合同、协议利用资金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