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全国产区盐库存为1000万吨,为10多年来同期库存的最低点。至明年4月产盐淡季结束前,盐源尤其是工业盐供应形势偏紧,工业盐价格仍将上涨,而食盐商业库存较为充足,市场供应应趋于稳定。
据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林家桦介绍,目前全国盐的总需求量约为4200万吨,预计2004年盐总产量约3700万吨,全年缺口约为500-600万吨。至10月底全国产区盐库存为1000万吨,比年初下降了620万吨,为10多年来同期库存的最低点;食盐销区商业库存223万吨,达到合理库存要求,市场供应平稳。1-10月全国累计盐的总销售量为3107万吨,比去年多销340万吨,工业盐供应紧张。
由于占总产量60%以上的海盐属于季节性生产,从11月至明年4月为产盐淡季,预计期间产盐1000万吨,盐的需求约1600万吨,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盐库存将进一步降低。同时,有约300万吨的库存在湖盐区,受运力制约以及季节气候影响外调可能性不大,而原盐价格上升,以原盐为原料的部分食盐加工企业停产和铁路运输紧张等原因,预计今冬明春盐源供应形势偏紧。
专家分析认为,造成当前盐源偏紧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海盐企业多年来由于工业盐价格过低,甚至低于生产成本,造成生产企业经营困难,生产设施年久失修,基础脆弱,企业生产能力发挥不足;二是两碱工业快速发展,用盐量猛增,两碱用盐从1995年的150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吨,而盐的新增生产能力不多;三是铁路运力紧张和公路治理超限超载,造成部分地区原盐外调困难;四是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只顾自身需要,控制原盐外调,加剧了盐的紧张局势;五是用盐企业增大库存,出现囤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