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李希琼 李凌 实习生 冀欣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食品质量的高度关注,也在拷问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食盐,人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作为我国食盐专营的经营主体,中国盐业总公司一直把“保证碘盐供应、消除碘缺乏病”作为企业的神圣职责。目前,中国盐业总公司已经与各省、市、县盐业公司形成了自上而下完整的食盐专营体系,在保证合格碘盐的供应、碘缺乏病的防治和促进制盐行业协调发展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起到了表率作用。
实行食盐加碘 防治碘缺乏病
“食盐这个产品大家都需要。不管是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是婴幼儿的成长发育,都需要加碘盐。”虽然大家都明白“无盐则无味,一咸抵三鲜”的道理,但中盐总公司副总经理万建军还是从科学角度对碘盐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据介绍,盐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人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碘则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元素,也是脑细胞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如果碘的摄入量不够,就可能导致甲状腺肥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脖子病。如果在胚胎期和婴幼儿时期缺碘,脑细胞发育则会停止,导致克汀病和亚克汀病。”万建军介绍说。
克汀病俗称“痴呆傻”。在缺碘严重、碘盐供应落后的地区,还存在着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傻子屯”、“傻子村”。亚克汀病则表现为轻度智力落后,虽然平时看不大出来,但智商方面却存在着潜在的缺陷。
中国是严重的碘缺乏国家。据统计,我国有62%的国土属于碘缺乏区,碘缺乏人口占了全世界病区人口的近40%。如果仅靠土壤、水、空气和食物中的碘供应,我国绝大部分人的碘摄入量都难以达标。
目前,食盐加碘已经被证明是最为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碘缺乏病的方法。于是,食盐不再仅仅扮演调味商品的角色,而是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开始在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1996年,我国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并明确提出:为老百姓提供的食盐必须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各级盐业公司实行区域管理,以保证老百姓吃上放心合格的加碘食盐。作为食盐专营的经营主体和盐行业的代表,中盐担负起了普及碘盐供应、消除碘缺乏病的历史重任,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坚持食盐专营 保证碘盐供应
“国家发改委通报的数据显示,自1996年实施食盐专营以来,我国居民的合格碘盐食用率从1995年的39.9%上升到了2005年的90.2%;同时,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从1995年的20.4%下降到2005年的5.0%。在食盐加碘普及的十几年里,儿童的平均智商提高了15个百分点,在2005年已经达到了103.5。”中盐总公司食盐专营部部长董爱民介绍说。
自古以来,食盐就是“官盐”,实行盐业专营。食盐专卖制度是我国从战国时代开始就长期推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主旨就是官府对食盐的生产和运销环节实行干预,借以获取垄断经营的利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1950年2月,新中国设立了盐务总局,开始实施食盐专营制度。后来,我国食盐专营的管理主体几经变迁,但其专营体制一直没有动摇,中国盐业总公司也一直在具体承担着食盐专营任务。“我们国家实行食盐专营的目的,不是为了多收税多赚钱,而是为了通过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万建军解释说。
很多人都认为,专营企业依靠体制保护垄断市场,可以获得暴利,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我国城乡发展和东西部发展差别很大。在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消费水平偏低、保健意识比较差,每用一分钱都很计较,这就要求中盐总公司在当地低价销售碘盐。但同时,这些贫困地区的交通一般都极不方便、运输成本相当高,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来计算,一袋500克的普通加碘盐往往需要卖到十几块钱。为了保证当地人民群众的食盐供应,中国盐业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一直保证每袋食盐一块到一块五左右的价格,很多地方的盐价甚至十几年都没有上涨过。
近年来,物价虽然几番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老百姓在食盐上的花费比重却越来越低。究其原因,就在于中盐食盐专营的社会责任:保障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民群众都吃上放心盐,提高合格碘盐的覆盖率,坚持一贯的低价战略。
“这就是食盐专营的优势所在。只有食盐专营才能保证我国所有的地区以比较低的价格买到合格的食用盐,从而提高合格碘盐的覆盖率。”万建军总结,“作为盐行业唯一的中央企业,追求效益只是中国盐业公司的一个目标,我们同时还要履行社会责任,保证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吃上合格的碘盐,保证他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全国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97家,食盐批发企业2500多家,食盐零售网点约150万个,有效地保证了我国合格加碘盐的供应,防止了碘缺乏病的发生。
中国在消除碘缺乏病方面的成就已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评价为“世界的典范”。2001年,中国盐业总公司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全球儿童事业贡献奖”,获奖理由正是“普及碘盐、防止碘缺乏病,提高了儿童的智商”。
加大质检投入 确保质量安全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为所有食品生产企业敲响了警钟,同为食品生产企业的中盐迅速对此作出反应。
“盐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用品,在产品质量上稍有差错,就会危及老百姓的健康安全,所以食盐的品质安全也更加引起我们的注意。”万建军说,“三鹿奶粉事件进一步要求我们食品行业关注产品质量,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9月24日,中国盐业总公司迅速向各全资、控股子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食盐质量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中盐各企业深刻吸取安全事故教训,立即行动起来,“杜绝各类有害物质对食盐产品的污染,确保生产安全和食盐质量安全”。
作为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盐一直以更高的质量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要打造出‘中盐’品牌的盐。作为‘国字头中字号’的企业,我们产品的质量自然应该高于国家标准。”万建军表示,“作为食盐生产专营的经营主体,中盐将义不容辞地保证食盐产品的质量。”
据介绍,为了加强质量监管、推进品牌建设,早在去年,中国盐业总公司就已经专门出台了《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品牌产品质量管理规定》,明确各生产、流通企业质检机构的职责,要求涉及到生产、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企业都严格做好方方面面的监控工作。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再次提醒中盐:今后要在质量管控体系建设上投入更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盐一如既往地无偿提供资金用以加强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仅2006年一年,中国盐业总公司就一次性投入资金180多万元。
“虽然国家每年会拨给质检中心一部分检验费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入不敷出。”万建军说,“质检机构必须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一定要保证该检测的地方都检测到,一定要保证广大人民能够吃上放心的碘盐。”
协管盐业市场 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的盐行业实行十分严格的三级质检,全国建立了从国家到省市、从产区到销区的碘盐质量监督检测网,并制定了质量检测标准和配套制度,从生产、批发到销售全过程严把质量关,保证消费者食用合格碘盐。每个盐业企业自身都配有质检机构,每个省还设有质量检测站。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盐产品三级检验中的最高一级。
中盐直接负责全国盐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工作,在统筹各级质检工作运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品的制造、加工、分装、运输、销售、服务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我们每年都要对市场上的盐产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盐产品的检测有很多指标,主要包括碘、氯化钠、水和其他杂质的含量等。”董爱民介绍。
食盐专营的根本手段是计划、价格和“三证”管理。下达食盐计划是政府交给各级盐业公司碘盐供应的年度任务目标;统一制定食盐价格是为了全国人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群众能买得起合格碘盐;中国盐业总公司还通过“三证”(即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食盐批发许可证、食盐运输许可证)的审查工作,分别就食盐的生产加工、批发销售、流通运输环节授权管理,最大限度地确保碘盐的质量安全。
“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的核心就是检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旦抽查发现盐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及管理体系不合格,就会取消它的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董爱民说。
“对于中国盐业总公司来说,追求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作为一个中央企业,要‘讲政治、讲大局’,除了保证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吃上合格的碘盐,我们还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突遇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时,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万建军如是说。
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百年难得一见的特大冰雪灾害,很多地区急需调盐化雪。在得到需求信息后,中盐总公司不谈价钱,立即调盐救急,甚至在尚未收到求助信息前,就已经主动把化雪盐送到了雪灾灾区。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为了保证灾区人民和救灾官兵的饮食需要,中盐立即协调运送大量食盐前往地震灾区,并直接采取空投的方式向震中地区运送食盐。
在奥运期间,中盐总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盐业公司发出《关于奥运期间全力保证食盐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立即行动起来,做好奥运村及奥运场馆食盐特供工作,全力保证奥运期间全国食盐的高质、稳定供应。
正是由于在国家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中国盐业总公司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