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华网》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被称之为百味之王。如果做菜没有盐,即使是山珍海味,也做不成美味佳肴。但是什么盐可以吃、什么盐不能吃,食盐为何要国家专营、食盐为何要加碘?相信有不少市民还不甚了解。为此,记者专门就此采访市盐务局有关专家。“我国把烟草、食盐列为国家专营。国家为盐专门立法,制定‘食盐专营’办法,实施食盐加碘,预防甲状腺疾病和提高人的智力,消除碘缺乏病危害。”据市盐务局专家介绍,我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实施的病区推广碘盐的策略,极大地遏制了碘缺乏病的流行,推广食盐加碘后几乎没有新发克汀病人的出生,人群的智商提高了12个百分点。动物因补碘也使畜牧业达到了更大的发展,肉、蛋、奶的产量也明显增加了。食盐加碘作为纠正碘缺乏的干预措施,其费用是最低的,估计每人每年的费用仅0.4元,从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观点,补碘的费用低廉而带来的效应是巨大的。但根据卫生部门对全省碘盐覆盖率调查,去年我市碘盐覆盖率仅为63.25%,今年的碘盐覆盖率为79.36%,低于国家规定的90%标准。
造成碘盐覆盖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群众认知度不够,对食用非碘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碘缺乏病危害知识的馈乏。另外是假冒碘盐的冲销,部分边远农村地区碘盐营销网点少,为假盐私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据介绍,假冒碘盐一部分是普通的日晒盐,其成份虽是海盐,却没有加碘,而且各项质量指标均达不到国家标准;而另一部份则采用工业盐,不仅含有重金属成份,而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人只要摄入0.2到0.5克的亚硝酸盐,就会引起中毒,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了保障群众食用盐的安全,今年来市盐务局采取查市场、堵源头、集中整治等手段进一步加强食用盐专营管理。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共查获私盐、各类假盐500多吨,同时确保市场合格碘盐的供应,使今年全市碘盐覆盖率比去年提高了近15%。
现在,细心的市民在购买食用盐时发现,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食用盐自然晶盐。据市盐务局专家介绍,市盐务局在全市开展食盐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假冒伪劣小包装食盐充斥市场,市民难以辨别。为保障食用盐安全,提升食盐的品质,汕头盐业总公司从11月1日向中心城区全面推出这种自然晶盐,该产品具有晶莹洁白、颗粒均匀、咸中带鲜的优点,长期食用能使人体获得海水中天然有益元素的持续补充,适合沿海地区市民的饮食习惯。本报记者魏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