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晚报》:香椿安全保鲜技术研制成功

发布时间:2010/5/20 16:48:15    |     文章来源:     |     阅读次数:
摘自2010年5月1日《颍州晚报》A6版
本报讯(通讯员 曹亚伟)昨日,太和县科技局与太和县酱菜厂签署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困扰香椿经营和加工企业多年的保鲜障碍被成功打破。
  太和县椿芽誉满全国,其特点是香脆无渣,鲜嫩兼备。一些群众在椿树萌芽时以空鸡蛋壳套在幼芽上,使其在壳内生长,盈满时击碎蛋壳,得到一丛卵圆形嫩芽,质量更佳。但由于采摘要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时间紧、保鲜难度大,不易于长途运输,鲜椿芽无法到达全国各地,严重制约了椿芽产业的发展。2007年,太和县科技局联合安徽农科院启动“香椿安全保鲜及加工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今年1月份这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包装后的鲜椿芽保鲜期可长达45天。“包装后可以运往全国各地,椿芽不会落叶,不会枯萎,不会失水,拆开包装后与刚刚采摘下来无异。”太和县科技局业务科科长李从勇告诉笔者。
  昨日上午,太和县科技局与太和县酱菜厂签署协议,将这一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太和椿芽有望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今年太和县的鲜椿芽最低价为每千克48元,而去年仅为16元。因为保鲜技术提高了,厂家就可以大量储存,市场上的鲜椿芽价格自然提升。我们保守地计算了一下,这一技术可以带动2.8万户农民发展香椿种植,年户均增收4500元,每年即可增加种植收入1.2亿多元。李从勇说。(注:太和县酱菜厂系太和县盐业公司商办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