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巧做“盐”文章———河南省叶县采访记

发布时间:2006/6/23 8:34:45    |     文章来源:     |     阅读次数:

摘自《经济日报》

见过乌黑的煤矿、褐红的铁矿,却从没见过什么是盐矿。6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南叶县城郊盐田勘探点,第一次看到了来自地下1470米深处的岩盐块。浓浓烈日下,这些水晶般透亮的岩盐块,散发出一缕缕眩目的光芒,煞是好看。

“你尝尝看,非常咸。”记者把一小块岩盐放进嘴里,果然很咸。“一般的岩盐是无味的,但这里的很咸。原因就是我们岩盐的品位高,全国第一;而且储量丰富,2300亿吨,全国第二。如果全部开发利用出来,可以给地球上每个人分45吨盐!”叶县县委书记张朝显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当年,因为叶县优质盐田的发现,彻底结束了河南无盐的历史;而现在,依托丰富的盐矿资源,叶县将做大做好这篇“盐”文章,打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中原盐都。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盐”文章?

“当然是既要恢弘大气,又要好看别致了。”叶县县长闫廷瑞告诉记者,一直以农业为主导的叶县,在2001年以前基本没有什么规模化的工业。“盐田给了叶县人民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决不能守着‘金饭碗’,还要讨饭吃!”

将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无疑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但如何让主题更加突出,就需要有高远的布局和巧妙的结构。对此,叶县县委、县政府可谓“费尽心思”,而思考的结果是,明确了叶县经济发展的主线,即在打造“中原盐都”的总目标下,走一条真正起点高、规划科学的新型盐化工道路。

为了对盐化工业有一个感性认识,6月21日,记者来到天源盐化有限公司————这里安装有国内目前生产能力最大的制盐生产线,而就在这条生产线的旁边,同样规格的另一条生产线也即将竣工。

“这两条生产线采用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四效蒸发反循环真空制盐技术,生产出来的盐产品不仅质纯、洁白,而且颗粒大、晶体流动性好,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天源盐化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张铮不无自豪地说,尽管公司的精制盐产量不是全国最高的,但精制盐的品质却是最好的,曾三次荣获国家金奖。未来,这里将成为我国内陆最大的精制盐基地之一。

“从盐衍生出来的下游化工产品有300多种。下一步,拉长盐化工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化工产品,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叶县县委书记张朝显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科技含量高的盐化工项目纷纷落户叶县。

其中,建设时间约10年、总投资258亿元的平煤集团煤基联合产业园项目已开始启动;投资185亿元的神马氯碱工业园于2004年9月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将达到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30万吨PVC树脂的规模。“预计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把叶县建成全国知名的盐化工城。”

围绕盐化工业发展的主线,叶县还巧妙地打出了“盐文化”休闲旅游牌。

就在天源盐化公司围墙的外面,河南省最大的盐产品配送基地正在紧张地建设中。“将来,我们公司将和天源盐化公司建立一条‘空中走廊’,它生产出来的精盐直接传输到我们的配送中心。”中盐河南盐业物流配送公司总经理刘言告诉记者,整个配送基地全部采用最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从选配、包装,到最后一道工序喷码,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完成。

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在这个配送基地的规划中,还特意设计出了一条工业旅游路线。通过这条线路,游客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在机器人的操作下,食盐是怎样一步步调配成各种盐产品的。与此同时,游客还可以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乐趣。“这个工业旅游的设想,是我们和叶县一起探讨的结果,投资方也觉得比较可行。等全部建成之后,我们还要拿这套设计系统去申报国家科技成果奖哩!”对于项目的未来,刘言显得很有信心。

而另一个关于“盐”的奇思妙想,就是建造一个位于中原腹地的“盐湖”。“利用我们的盐田资源,建设中部地区唯一的休闲盐湖,条件成熟,市场潜力巨大。”叶县县长闫廷瑞说,这个项目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球,目前规划图纸已经做好,投资方正紧锣密鼓地运作之中。“与已有的盐业旅游项目不同,我们的盐湖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给消费者一个全新的感受,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调节出盐水的浮力,想浮出多少就浮出多少。”

从简单的盐田开采到盐化工产业的延伸,再到盐文化、盐旅游的开拓,在叶县人看来,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原盐都,除了真正做大做强盐化工这个主导产业外,还需要在“盐”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上做好文章。

“光有这些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城市建设上,突出中原盐都的烙印!”县委书记张朝显告诉记者,叶县是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而盐文化则代表了一种新兴的工业文明。因此,叶县的城市建设要将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未来,叶县要建设盐产品购物中心、成立盐文化博物馆等,让每一个走进叶县的朋友,都能领略到中原盐都的魅力!

“现在,叶县还是个省级贫困县,不过再等上个三五年,我们县肯定就大不一样了!”张朝显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到‘十一五’末,我们的目标是跨入河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20强,力争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