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昨天从青岛市盐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是我市盐业的“发展管理年”。结合市委、市政府“拥湾发展”战略和“一主三辅多组团”的现代化城市格局,我市将《青岛市盐田保护利用和盐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胶州湾北部高科技产业园区,纳入到胶州湾北岸高新区的整体规划之中,促进盐业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盐业产业升级。同时,进一步加快盐业相关产业和非盐产业的发展,采取收购、兼并、托管等办法,实现跨行业、跨产业发展,扩大资产规模。据了解,我市将把食盐供应纳入“万村千乡工程”,在加强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立食盐市场供销的信息系统。增加多品种盐的数量,把市场小包装及多品种盐供应的品种数量由目前的8个扩大到高、中、低三类16个品种,以满足市民的多方面的用盐需求。
碘盐三指数均达97%以上
青岛市盐务局局长纪家栋在会议上总结了青岛盐业2007年的工作,据介绍,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了97%以上,继续在全国、全省保持领先水平。全市盐业及盐化工总产值达到39.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食盐专营企业总资产同比增长30%,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比增长69.0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连续三年达到30%以上。
构建循环型盐业生产体系
记者了解到,今后五年,我市将按照“一个确保”(确保青岛食盐市场的稳定和食盐安全),“两个园区”(莱西物流产业园区和胶州湾北部盐业高科技产业园区),“两个辐射”(辐射省内外、国内外两个市场),“三个保障机制”(食盐储备机制、盐政执法机制、食盐流通现代化网络机制)的总体思路来规划青岛盐业发展之路。我市将《青岛市盐田保护利用和盐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胶州湾北部高科技产业园区,纳入到胶州湾北岸高新区的整体规划之中,促进盐业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盐业产业升级。从而构建循环盐业生产体系,物流保障体系和执法管理体系。
纪家栋表示,我市将把食盐供应纳入“万村千乡工程”,在加强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立食盐市场供销的信息系统。同时,加快国家级食盐配送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设和投产工作,协调各方人员做好三期工程的论证和开工。
将多品种盐扩至16个品种
“今后多品种盐将扩至16个品种,市民将会有更多选择。”纪家栋介绍,我市将把市场上小包装及多品种盐的供应数量由目前的8个扩大到高、中、低三大类16个品种,满足市民多方面的需求。据悉,我市将加快盐业相关产业和非盐产业的发展,采取收购、兼并、托管等办法,实现跨行业,跨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资产规模,做大青岛盐业。充分利用食盐零售网络,增加物流配送品种,搞好与盐业发展相配套的产业发展,力争实现非盐产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30%以上。本报记者 金红蕾